万事娱乐注册 万事娱乐登录 万事娱乐招商QQ

Navigation menu

来源:未知 责任编辑:admin

揭秘!毛主席一纸复信催生“争气钢”

  6月6日,在第16个国际档案日来临之际,湖北、江苏两地档案部门和央企中国中铁在武汉长江大桥纪念碑公园、中铁大桥局桥梁博物馆、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公园等地共同举办“同饮一江水、共护两座桥”主题庆祝活动,揭秘新中国第一座、第二座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鲜为人知的档案史料。

  “什么万能?世界上哪有万能?”演讲分享环节,中铁大桥局原副总经济师、一级作家,75岁高龄的余新启先生动情地向与会者分享了一则“毛主席与争气钢”的故事。

  桥梁钢,现在看似普通,然而对于上世纪50年代的新中国来说却是“卡脖子”材料。

  1960年1月,新中国第二座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开工建设。所需钢材原计划全部从苏联预订,但由于1960年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停止了供钢,只提供一些从旧桥梁拆下来的废弃钢。彼时,鞍钢和刚刚成立的武钢均没有能力生产桥梁专用的特种钢材。

  怎么办?时任中铁大桥局南京长江大桥钢桁梁总设计师王序森几经打听得知,美国桥牌公司当时生产的有一种万能钢件,俗称“万能钢”。

  “能不能进口一点?”余新启回忆,当时的王序森压力很大,担心南京长江大桥建不起来会成为国际笑话。于是,他给党中央和毛主席写信,提出希望能从美国进口一点“万能钢”。

  信呈上去不久,大桥局的建设者就收到了毛主席的亲笔信。然而,复信的内容超乎了所有人的预料:“什么万能?世界上哪有万能?无非功能多一点罢了。这并不神秘,我们也能够生产。”

  这封简短的复信令王序森和大桥局的建设者们醍醐灌顶,备受鼓舞。1961年下半年,遭遇“卡脖子”的中国人决定自主研制低合金16锰桥梁钢。

  “这是中国人踏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重要一步”余新启激动地说,如今的芯片和当年的桥梁钢是多么的相似,时代不一样,中国人和中国人民不信邪的劲头是我们能够打破一系列卡脖子的技术的关键所在。

  经过近两年的努力,1963年,在大桥局专班和鞍钢同志们的持续攻关下,建设南京长江大桥的卡脖子问题取得突破:“争气钢”低合金16锰桥梁钢终于在1963年实现量产。数据记载,鞍钢为南京长江大桥生产了1.4万吨16锰钢材,确保了大桥建设,为人民争了气,为祖国争了光。

  1953年4月,中铁大桥局因修建武汉长江大桥而成立。如今,70年过去,大桥局培养了5名院士,在全世界修建4000多座桥梁,多次打破国外垄断,获得过20多次桥梁界大奖,被美国《工程新闻记录》(ENR)评为国际十大桥梁承包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