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娱乐注册 万事娱乐登录 万事娱乐招商QQ

Navigation menu

来源:未知 责任编辑:admin

恭喜!​石油领域6人入选院士个个都“有绝学、贡献大”

  华夏能源网()获悉,11月18日,2021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正式揭晓,共有149人当选。

  其中,中国科学院增选院士65人,包括数学物理学部12人,化学部11人,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0人,地学部9人,信息技术科学部10人,技术科学部13人。

  中国工程院增选院士84人,包括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11人,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10人,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8人,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9人,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10人,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8人,农业学部10人,医药卫生学部11人,工程管理学部7人。

  此外,2021年中国科学院新当选外籍院士25人,中国工程院新当选外籍院士20人。

  本次增选后,中国科学院院士总数为860人,外籍院士总数为129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总数为971人,外籍院士总数为111人。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增选中石油领域有6人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其中中石化2人,分别是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的杨为民、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的孙焕泉;来自中石油大庆油田从属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的程杰成;中海油从事工程管理学部的谢玉洪;以及来自专业院校的两人,分别是中国地质大学从属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的孙友宏,中国石油大学从属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的张来斌。

  1994年,博士毕业的杨为民入职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随即被委以乙苯绿色生产技术研发的重任。

  为打破乙苯生产技术被美国某公司独家垄断的局面,在核心技术被封锁和文献资料稀缺的处境下,杨为民带领一支六人团队开始了攻坚,最终团队实现了催化剂的突破,所开发的催化剂在引进装置上成功替代了进口催化剂,性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到2002年成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气相法乙苯绿色生产成套技术。2007年,建成世界首套以煤基焦化苯和生物基乙醇为原料的乙苯生产装置。到2018年5月,由杨为民团队开发的全新结构分子筛材料SCM-14正式获得国际分子筛协会(IZA)授予的结构代码SOR,中石化成为我国首个获得分子筛结构代码的企业。

  杨为民现任中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从事催化新材料及反应工程与工艺的研究,带领研究团队发明苯和生物乙醇为原料生产乙苯的新工艺。

  长期从事油气田开发理论、技术研究和工程实践,带领团队在稠油和高温高盐等复杂油藏开发领域取得创新性成果。攻克深层超稠油开发技术,成功开发我国埋藏最深的超稠油油田;突破薄层超稠油开发技术,成功开发我国油层最薄的超稠油油田;发明无碱二元复合驱油新技术,率先实现高温高盐油藏化学驱油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技术工业化,开辟了我国复杂油藏开发新领域,为老油田持续稳产做出突出贡献。

  主持建成深层超稠油、薄层超稠油热力开采和高温高盐油藏化学驱油技术体系,使我国在复杂油藏开发领域研究水平处于国际领先。

  作为我国地质工程学科(探矿工程领域)学科带头人之一,孙友宏长期从事探矿工程理论研究、技术创新和装备研发。探矿工程是地质与矿产探测中不可或缺的方法,其主要目的是通过钻探手段获取地下连续的地层样品,是实现找矿勘探重大发现、破解科学谜底的最直接途径。

  他围绕天然气水合物和地球深部探测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探矿工程前沿技术攻关,取得了系列标志性成果,并用于生产实践,对地质与矿产新发现、地球深部探测的开展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另孙友宏主持创建了“复杂条件钻采技术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和“油页岩地下原位转化与钻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拓展了我国钻探技术的应用领域,推动了我国探矿工程的科技进步。

  谢玉洪长期从事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理论技术研究和工程管理实践,主持、负责或参与了“九五”至“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主要聚焦海洋边际复杂断块、高温高压、深水和深层等领域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研发。

  他主持创新了高温高压、南海深水、渤海深层等领域油气成藏地质理论,攻克复杂地质地震探测,复杂断块、高温高压及深水钻完井等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瓶颈技术,创建海洋油气集群化价值勘探开发工程管理体系,实现海洋油气高效勘探开发。

  组织实施并建成了海上4个标志性工程:高效勘探开发了第一个边际复杂断块油田群、第一个高温高压气田群、第一个深水自营大型气田群和第一个太古界深层大型凝析气田。

  张来斌是继高德利院士、李根生院士、徐春明院士之后,2013年以来中国石油大学新增的第四位院士。

  张来斌主要从事油气生产系统及装备安全科学与工程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工作,创建了石油高校首个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在油井管损伤检测、油气生产大型动力机组故障检诊断及油气生产系统风险评估和早期预警方面作出了创新性成绩,推动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进步。

  近四十年,张来斌将科研锁定在了油气装备疲劳损伤检测和故障诊断方向,致力于研究解决油气钻采装备及系统的安全生产难题。

  另外,他主持和负责完成了重点研究项目30余项,率领团队在油井管损伤巨磁阻磁记忆检测诊断技术、油气站场动力机组精确诊断预警技术、油气生产系统风险评估与智能预警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基于取得的理论和方法创新成果,形成自主核心技术体系,研发出系列检测装置和软件,在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及国家管网等油气开采及输送中推广应用,提升了该领域的技术水平及核心竞争力。

  特别是他主持研发的基于巨磁阻效应的油井管损伤磁记忆检测诊断技术,已成为早期检测油井管损伤、预防油井管失效的“杀手锏”技术,开创了巨磁阻效应新的应用领域。

  程杰成是大庆油田继王德民之后的第二名院士,是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油技术的领军人物。

  大庆油田开采初期,原油是靠地层自身压力作用,通过油井“喷”出来。第二个时期,需要将水注入地下,把油“挤”出来。而进入开发中后期,则是靠化学剂,这就是程杰成研究的复合驱,通过此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原油采收率。

  在长期的攻关过程中,程杰成带领团队创新三元复合驱驱油理论,主持创建三元复合驱工业应用技术体系。

  作为大庆油田的战略性接替技术,三元复合驱于2014年正式实施规模化工业推广,并取得显著效果:当年实现产量首次跃上200万吨台阶,2015年生产原油首次突破300万吨,2016年生产原油超400万吨,至2020底,产量连续5年超过400万吨,已成为大庆油田建设百年油田的重要开发技术之一。

  现如今,通过多年的持续创新,大庆油田占领了世界三次采油技术制高点,使我国成为世界唯一大规模工业化应用复合驱技术的国家,并且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具备成套输出条件。